我向来不喜欢县城里的家,之前的那处也好,现在的这处也罢,每当我身处其中,我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大喊这不是家。不管是装修精美的前处,还是有自己卧室的此处,总是伴着深深的不适,它们甚至不如当初我上学周末时在爸妈员工宿舍有家的气息。
我不是很会想家的人,可待在此处竟让我时常怀念起那个现在一定十分脏乱的村里的家,多少年没在家生活了,水坏了好多年了吧,因为他们已经不住那也就不修了,这也是我难以独自回去住的主要原因。想家的感觉愈发强烈。
2015 年,上半年还是下半年我不记得了,我只记得那天周五,我只记得那天天色昏沉,下没下雨我不记得了,我只知道,那天天色真的很昏沉。
和平常的周五一样,我计划着周末的安排,天色渐渐昏沉,周末想来是出不了门了。
放学了,我惊奇地发现我妈来接我了,我没有问原因,我一向没有好奇心的。“恁奶走了,我接你回去”,大概就是这样说的。我坐在电车后座,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依旧没说什么,我一向不大喜欢说话的,昏沉的天空下,迎面而来的风里似乎夹杂着细小的雨滴。
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披麻戴孝的 “孝”,白白的,戴上后额头处有红线,好像是组成的图案,好像辈分不同图案也不同,我没有深入探究,我只是听话地戴上了它。
奶奶静静地躺在堂屋的中央,一进屋就看到了,我不知道周围围着的都是什么亲戚,认识的不认识的,我只注视了一会儿奶奶,也许是磕了几个头,然后就逃了出去,在我现在看来,那真的是落荒而逃。
暑假回家的时候就已经搬到了新的地方,此地较之前那一处面积大了非常多,有了我自己的卧室,还有大概一个房间面积的露天阳台,只不过此处不如前处所在地段繁华,但也乐得安静。
为了完成暑假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任务,我报名了本地的志愿者活动,在图书馆做馆员助理,大概两周时间为一个屋子的书籍进行了排序,期间读完了几本书,本来是要做满一个月的,但是由于本地疫情来袭,就此终止。
从 2019 年入学就开始说的 “要搬到新校区”,今年 10 月正式入住,不过还是没有完全建好。
吐槽之处:图书馆还在装修不开放、绿化需要等植物们发芽、物价较高(饭都不敢多吃了 (#`-_ゝ -) 、旧床架依旧不是上床下桌……
惊喜之处:宿舍楼里有电梯了!宿舍楼里有浴室了!图书馆真的好但就是不开放 /(ㄒ o ㄒ)/~~,一切都是新新的(除了那破床 ̄へ ̄);校区真的好大;新开了几家蜜雪冰城。
难以忘怀的是刚开学那几天,超市随时都是排几十米的队,食堂只开了几个窗口还超级贵乱要价,那几天真的就是 “生存模式” 了。